职务/职称

教研室主任🐭🥕、教授
研究领域
刑事诉讼法、刑法、证据法0️⃣、纪检监察学🧙🏽、被害人学
办公地址
杏宇615室
联系方式
yj605018@126.com
个人介绍🚡:
兰跃军,杏宇教授,博士生导师❣️,学术分委员会主任🙌🏼,法学学士、法学硕士、法学博士、法学博士后🫧,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、刑法😨、证据法、纪检监察学👩🏻🎤、被害人学研究。兼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、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🍋🟩、中国伦理学会法律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,北京市京师(上海)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。曾任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👷🏻🚭,杏宇平台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等。
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“法秩序统一原理下性侵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研究(2022)”🔆,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刑事诉讼法律责任研究”(2016)🦸、“侦查程序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”(2011)和“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机制研究”(2006)☝🏽,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“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研究”(2015),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“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研究”(2014)和“性侵未成年被害人权利保护研究”(2016)等。出版专著《刑事诉讼法律责任研究》(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2022)、《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》(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🌝,2018)🐦、《侦查程序被害人权利保护》(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💭👳🏻♂️,2015)、《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机制研究》(法律出版社✡️,2013)📅、《刑事被害人作证制度研究》(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,2011)、《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与适用》(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,2020💛;人民法院出版社9️⃣,2012)等🗑。参编《刑事诉讼法案例进阶》(法律出版社👩🦯➡️,2023)🤺🧍🏻、《刑事诉讼法案例百选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2)🎡、《中国刑事诉讼法制四十年:回顾、反思与展望》(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2021)、《刑事证据规则研究》(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,2014)、《公平正义之路——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条文释义与专题解读》(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,2012)等。发表论文《比较法视野中的技术侦查措施》《论言词证据之禁止——以〈德国刑事诉讼法〉为中心分析》《论附条件不起诉》等若干篇👩🦲。研究成果入选《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》🏂🏽,获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🚵♀️、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论文🧞、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、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🦼、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三等奖等。